2025.07.28

從企業轉型到生活重塑 AI成全民必修課資策會陪跑助落地

焦點報導
全會新聞

從企業經營、產線升級、智慧治理到日常通勤、飲食選擇與健康照護,AI早已悄然滲透全民生活。然而,多數人對它的理解仍停留在科技表層,當AI從創新加分題轉為攸關競爭生死線的必修課,台灣準備好了嗎?面對這場新工業革命,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率先投入實戰最前線,本刊專訪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與人工智慧研究院(AI院)院長戴偉峻,從產業底層技術、應用場景到企業轉型與人才再定位,全面解析這波AI變局帶來的轉型路徑。

生成式AI的爆發性成長,正掀起一場橫掃全球的產業升級浪潮。主計總處資料顯示,AI、高速運算等新科技推動出口動能,使今年第一季GDP年增率上修至5.48%。其中,AI硬體出口成長高達400%,儼然成為台灣經濟的新引擎。

AI帶來的不只是單方面的科技熱潮,更是掀起產業結構重組、人才需求轉型與生活型態翻轉的時代訊號。黃仲銘強調:「AI不再只是創新的加分項目,而是全民與百工百業必備的基礎能力。」AI的導入不僅徹底改寫企業生產流程與經營策略,更重新定義了人在數位時代的角色。

AI進入產業底層 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然而AI並非橫空出世,黃仲銘回憶,早在90年代於美國攻讀博士時就已接觸到神經網絡與決策支援系統,這些都是促成AI進化的養分,他也將AI的演化與歷史關鍵技術變革做比較,當年的福特T型車普及,滿街都是汽車的情景足足花了100年,從圖靈機的概念到個人電腦普及也花了三四十年,可預見,AI的進步速度遠超過以往任何一波科技浪潮,成為決定未來勝敗的核心競爭力。

回溯數位時代發展史,台灣在Web1.0時代曾催生過蕃薯藤,卻在Web2.0時代錯失發展平台經濟的契機,導致喪失之後的參賽權,如今AI的開放模型提供年輕人創造獨角獸的黃金時刻,黃仲銘樂觀看待「我們非常鼓勵年輕人去懂AI、善用AI,或許下一個獨角獸就在某一個大學宿舍裡誕生,AI要發揮極致功能需要成為一個生態系。」

不只改變科技業 全方位生活系統再設計

戴偉峻認為,AI技術迭代進化日新月異,但落地應用的第一步並非盲目導入模型,而是先找到明確的價值場景,「企業導入AI前,最重要的核心提問是,這項技術能為我的企業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他坦言,坊間不少企業在缺乏完整策略與顧問協助情況下貿然導入AI,導致準確率不足、成效不如預期,甚至削弱既有競爭力。

「導入AI不只是買軟體這麼簡單,更像是重塑商業流程與知識管理的過程。」戴偉峻建議,企業應優先鎖定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但價值密度高的應用場景,如客服流程優化、知識庫轉向向量資料庫整合、內部SOP自動化等,「很多企業面臨老師傅退休後,許多重要資料與技術失傳危機,AI的增強生成(RAG)系統可快速讀懂企業內部資料、文件、會議紀錄,轉化為虛擬資深顧問,延續、放大與傳承無價的Know-how。」

資策會身為AI技術落地應用的陪跑員,在AI研究院的實驗室內,各種應用場景早已遍地開花。戴偉峻舉例,以前品茶師得累積長久經驗才能從茶色、茶香與茶味進行評比,如今透過AI辨識茶葉的色澤、紋理與外型,判斷精準度可達95%,協助台灣茶文化轉譯與傳承;利用AI從事智慧養殖、自動投放餌料,讓魚苗的存活率從50%提升至80%。

在都市應用上,桃園市將救護車與AI聯網,可縮短8~10分鐘救命黃金時間,甚至未來的智慧電桿,導入5G與IoT後可動態調整紅綠色秒數,打造智慧城市。台中市的中國附醫救護車也有智慧聯網功能,急救病患在救護車上只要1分鐘就能偵測預判心肌梗塞,把握分秒必爭的黃金給藥期。

「未來是physical AI的時代。」戴偉峻認為,AI將與實體世界整合,成為智慧城市的神經網路,從公共安全到醫療急救,從傳統農業到城市交通,AI不再只是單一技術,更是潛移默化的生活系統再設計。他也不忘提醒,現階段不少企業在運用AI時,會不小心將機密資料拋上雲端,恐致資安曝險,且當AI逐步取代例行性任務時,人們更應該轉向思考「人的價值」定位。

導入前找出價值 人類從執行者轉思考者

AI不只是工具,更是促使人類角色升級的加速器。 「AI釋放人類的體力與重複性任務,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做創造與決策性的工作 。」黃仲銘強調,未來的競爭,不再是誰擁有AI,而是誰能懂AI、駕馭AI,並與AI共創價值。AI的來臨,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競爭力洗牌,它不只是企業的投資選項,也不是少數科技人才的競技場,而是你我日常生活中,勢不可擋的再造力量。

從經濟成長、產業轉型到生活重塑,AI正重構未來世界的運作邏輯,如何幫助企業走得更穩、讓政府治理更精準、使每一位國民都能掌握新時代的基礎能力,是台灣社會共同面對的挑戰。在這場國力考驗賽中,資策會扮演轉型推手與陪跑員,從實驗場域、技術顧問到人才培育,逐步協助產業與社會跨越AI門檻,加速台灣接軌世界,打造屬於自己的AI實力圈。



(本文同步刊登於今周刊)

關鍵字

商務聯繫

行銷策略中心

顏瑄副主任

(02) 6631-8635

joyyen@iii.org.tw

資策會行銷中心

沈盈吟

(02) 6631-8643

yingshen@iii.org.tw

黃鈺婷

(02) 6631-8641

estherhuang@iii.org.tw

顏瑄副主任

(02) 6631-8635

joyyen@ii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