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獲國際大獎肯定!近年受戰爭、關稅等國際情勢影響,製造業供應鏈面臨嚴峻挑戰,為提升產業韌性,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積極推動智慧製造及供應鏈韌性技術,並重視跨領域整合應用,支持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研發「生成式AI供應鏈互動最佳化系統」,猶如一位隨時在側的供應鏈AI顧問,技術結合AI決策、訂單預測、庫存管理等智慧化功能,還導入生成式AI問答與擷取增強生成(RAG)技術,能解決原料短缺而過度備貨,導致從缺料恐慌轉為庫存壓力之困境,提升20%庫存周轉率。該項技術於8月19日拿下有「資通訊界奧斯卡獎」之稱的2025年全球資訊科技應用傑出貢獻獎(2025 WITSA Global Award),創新技術未來將導入更多元的臺灣製造業場域,強化整體供應鏈韌性與競爭力。
資策會執行長范俊逸認為,非常榮幸今年憑藉「生成式AI供應鏈互動最佳化系統」拿下大獎,讓供應鏈的AI創新應用在國際間被看見。過去以人為經驗進行備貨的模式已無法應對當前國際間複雜情勢,透過AI技術導入智慧預測與即時互動機制,將有助於企業提早預知風險、優化備貨決策。這次WITSA得獎只是第一步,未來資策會將持續推動更多製造場域落地的技術,協助產業建立具預警、應變與自我學習能力的韌性供應鏈系統。
多元產業落地應用 技術優勢獲國際肯定
隨著國際情勢持續動盪,供應鏈不穩的問題不再只是「缺料做不出來」,更可能導致「做得出來卻賣不出去」,倉庫爆滿、現金卡住。為因應產業痛點,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數轉院)研發的「生成式AI供應鏈互動最佳化系統」,該技術目前已成功導入多家製造業者,涵蓋金屬加工與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兩大領域。
以五金傢俱製造商為例,透過系統預測關鍵原料的安全庫存水位與訂單走勢,搭配智慧排程系統及現場品質管控智慧模組,整廠智造升級,產品達交率提升9%;此外,同屬金屬加工業的鋁擠型製造商也導入該項技術,能精準預測原料使用量,降低庫存過剩造成的滯留物料庫存成本。針對EMS業者導入該項技術後,從最前端的採購、生產到最末端的銷售,全流程導入預測模組與診斷,有助於企業在面對人力不足、需求波動及永續壓力時,具備快速調整與預警能力,多項優勢正是此次國際獲獎的重要關鍵。
AI顧問陪你備料不踩雷 資策會推動韌性供應鏈升級
「生成式AI供應鏈互動最佳化系統」核心優勢在於結合生成式AI問答與供應鏈預測,具備自適應決策、可解釋預測模型、原料擴散分析與多模組整合架構,使用者藉由自然語言提問,可即時獲得建議,大幅降低操作門檻、提升決策效率。未來,資策會將進一步擴展技術至食品製造、紡織等領域,協助臺灣製造業提升整體供應鏈反應速度與韌性,掌握全球市場快速變化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