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產研所 | 張筱祺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WeWork於2010年在美國紐約成立,創辦人為Adam Neumann 與Miguel McKelvey。二人在首次創業過程中,注意到自己租用的辦公空間有部分為閒置狀態,因而產生為「新創團隊」打造專屬工作空間之創業動機。2010年時,正是Uber、Airbnb帶起共享經濟風潮的時候,WeWork就以「樂於生活,而非單純謀生(make a life, not make a living)」為目標願景,打造出一彈性租賃、空間共享的商辦新創。
READ MORE
2020/01/18
產研所 | 朱師右 產業分析師
先前臉書(Facebook)發表加密貨幣Libra,其白皮書揭起普惠金融的大旗,從支付場景切入,強調全球仍有約17億人口生活在欠缺基本金融基礎設施的環境中,Facebook基於使用人口覆蓋優勢,可透過Libra平台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與美元由美聯儲發行方式不同,Libra透過法幣資產和高信用政府債券(一籃子貨幣)的儲備支撐,其信用來自Libra協會及以美元為主的一籃子貨幣。然而Libra若要實現幣值穩定,就必須有央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類似的機構進行監管。
READ MORE
2019/12/30
產研所 | 曾巧靈 資深產業分析師
蘋果、博通、思科、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於2019年10月發出聯合聲明,回應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徵求開放6GHz給WiFi等技術使用的建議,聯合聲明中指出,如同行動通訊頻段擁有低、中、高等頻段,滿足不同傳輸需求,WiFi為全球最普及的無線連網技術之一,更需要6GHz等更高頻段,以支援大頻寬、低延遲傳輸使用,希望FCC能夠盡快開放,並呼籲FCC應該同步在國際上推動同頻段,以提供WiFi裝置使用。
READ MORE
2019/12/29
產研所 | 韓文堯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美中貿易戰於2018年3月爆發,起先以關稅為主要武器,2019年特別挑出中國通訊設備龍頭業者華為,針對資訊安全、國家安全與違反美國貿易出口管制規定等,進行全方位的打擊,美國一方面拉攏五眼聯盟、歐亞諸國,鼓吹一起限制採購華為通訊設備,另一方面,透過出口管制,來限制美國技術、產品、軟體等流向華為。時至今日,已產生一定實效。
READ MORE
2019/12/11
產研所 | 盧冠芸 產業分析師
亞馬遜2018年度財報首次揭示自己為運輸與物流服務商,並在今年4月推出PRIME會員當日發貨的免運費服務,商品立刻從兩日發貨升級為當日發貨,震驚全美物流同業。
READ MORE
2019/12/11
產研所 | 許加政 資深產業分析師
中國10月19日公布第三季GDP,受到美中貿易戰與內需消費提振不易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GDP成長率下滑至6%、為27年半來最低。工業方面,中國工信部10月22日公布第三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成長5%,比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別回落1.5和0.6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成長明顯趨緩。雖然如此,中國在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仍投入不少資源,只是過去談最多的是「中國製造2025」,而現在談最多則是「工業互聯網」。
READ MORE
2019/12/05
產研所 | 吳柏羲 產業分析師
隨著Facebook、Google等大廠陸續投入裝備與平台開發,體感科技從虛擬實境(VR)開始,透過Cardboard、家用設備到各式主題樂園等不同模式逐漸走入民眾生活,同時透過科技帶來的沉浸式體驗與架空世界的無限可能,不僅為既有的影視、遊戲等內容產業,提供更成熟的創作資源、工具,也吸引更多創作者與廠商投入市場。
READ MORE
2019/12/05
產研所 | 陳彥合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專案經理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各國將「節能減碳」列為重要發展方向,根據2015年巴黎協定內容,全球升溫不超過2℃的目標,並以1.5 ℃為努力方向。但在2019年9月23 日由全球前幾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召開的「氣候行動高峰會」,發現大多數國家僅有節能口號,並無具體目標。在各區域市場中,以歐盟節能最積極,特別是人均所得較高的法國、芬蘭、盧森堡、德國等,對環保議題關注度愈高。
READ MORE
2019/11/27
產研所 | 林巧珍 資深產業分析師
隨著生活型態轉變,大眾對科技的要求,逐漸從「便利效率」、「有感有趣」,轉為「安心自在」、「和諧永續」等層次,使用者介面身為使用者與智慧產品之間溝通的管道,自然被賦予諸多期望。
READ MORE
2019/11/11
產研所 | 甘岱右 產業分析師
隨著全球城市朝智慧化邁進,民眾也提高對生活品質的關注,進而提升各城市首長對市民的生活環境與健康議題的重視。目前服務主要需求者是地方單位,但資金來源為中央環保主管機關、基金會、非營利組織等,並且以100個為基礎布建數量做為空氣監測網絡的測試,尚未大規模普及,主因低成本感測器的品質不一,且所量測的數值不具備實質公信力,加上主要執法單位為公部門,民間空氣盒子的營運廠商不具備公權力進行實際現場驗證等尚待克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