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產研所
|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許桂芬
近年來醫療創新投資的資金挹注持續上升,疫情後,行動醫療、遠距醫療、AI醫療等數位新型態的醫療服務受到關注,智慧醫療已是國內外科技大廠競相拓展的事業版圖。然而,醫療創新領域知名先驅Pear Therapeutics在今年4月聲請破產,也凸顯出醫療創新應用落地面臨的一些挑戰。
READ MORE
2023/09/12 產研所
| 產業分析師 陳霈萱
雖然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22年擴張速度放緩,但在車用半導體應用上,卻是強勢成長,從國際機構調查或重要業者的產品策略布局,都可發現智慧車電應用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READ MORE
2023/09/12 產研所
| 產業分析師 余宣和
近年來歐美亞非中東等多個城市積極結合新興技術應用服務,打造永續韌性的智慧城市。各界可透過關注日本近期智慧城市推動趨勢,借鑒國際如何打造永續智慧城市。
READ MORE
2023/09/12 產研所
| 產業分析師 楊淳安
2022年底ChatGPT問世後,短短兩個月內吸引全球超過1億活躍用戶數,同時也讓ChatGPT背後的新創公司OpenAI揭開神秘面紗。OpenAI成立於2015年,總部在美國加州,創立動機是希望透過與其他機構及研究者的自由合作,向大眾開放AI專利和研究成果。
READ MORE
2023/08/30 產研所
| 產業顧問兼副主任 施柏榮、研究助理 紀妤臻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在名為《1.5°C的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of 1.5°C)報告提出「政策決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認為全球必須致力守住1.5°C以下的氣溫提升為目標,否則將可能引起不可逆轉的氣候系統變化,屆時將帶來全面災害。值得一提的是,呼應全球氣候變遷、資源稀缺化等因子的影響之下,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成為當前產業、企業思考永續發展的重要參照,並且逐漸形成一個新興、全面性的企業評鑑框架。
READ MORE
2023/08/16 產研所
| 產業分析師 楊海嵐
為對抗氣候變遷,全球吹起「淨零碳排」旋風,各國祭出嚴格的環境/能源相關規範與氣候政策,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賦予企業更多的環境義務,針對銷往歐盟的鋼鐵、鋁、水泥、肥料及電力商品課徵碳稅;2021年底舉行的聯合國締約國大會COP26,就抑低燃煤、減少甲烷,與擴大投入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達成轉型目標等事項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透過更多金融投資與國際合作,深化中央、地方、企業與民間的協作,努力緩解氣候變遷對世界的衝擊。
READ MORE
2023/08/08 產研所
|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陳彥合
科技發展驅動產業典範轉移,由大型電腦時代到現在新軟體時代,從歷史軌跡來看,破壞性衰退將帶來更高的成長,也開啟新的時代。現階段的「新軟體時代」,即是透過數位科技,結合創新商業模式,除加速各種垂直產業(如:醫療、製造、零售等)數位轉型,也帶來各種新商機,COVID-19更加速了這個進程,使人類依靠軟體的程度更甚以往。
READ MORE
2023/08/07 產研所
|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何心宇
世界各國致力追求淨零排放下,蓬勃發展的電動車、儲能市場,關鍵電池其核心為礦物資源,使得礦物資源需求與日俱增。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因電動車動力電池的需求,到2030年將需要50個新的鋰礦、60個新的鎳礦和17個鈷礦;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預測,為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2040年前鋰需求將增至目前的42倍,石墨需求料暴增25倍,關鍵礦物資源的需求量勢必也蓬勃發展。
READ MORE
2023/07/18 產研所
|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朱師右
幾周前,輝達(NVIDIA)的創辦人黃仁勳在Computex的主題演講中,對於以GPU為核心的AI伺服器市場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著名金句”Buy more, Save more”說明資料中心的營運費用不僅包含硬體,更關乎吞吐量、使用率,甚至採購、營運、生命週期優化與電力分配等等。像ChatGPT這樣的生成式AI需要依賴NVIDIA的高階GPU才能運作,這點充分顯示了當前AI技術與硬體技術的相互關聯性。
READ MORE
2023/07/17 產研所
|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鄭凱安
自2022年下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庫存調整期以來,庫存回復健康水位、晶片供需恢復平衡一直是業者共通的期盼。然而,就2023年上半年整體觀察來看,半導體產業景氣尚未復甦,具體營運回溫時點仍難以掌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