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8
產研所 | 鐘映庭 產業分析師
自中國武漢爆發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以來,疫情蔓延至鄰近國家,對各國經濟發展與國民健康造成衝擊,考量新冠病毒高傳染力特性,以及國內各級學校防疫資源準備,我國教育部宣布高中(含)以下延後至2月25日開學,大專院校開學日亦延至2月25日之後。為了確保學生學習不中斷,教育部彙集中央、地方政府與民間數位學習平台資源,提供各級學校師生運用。
READ MORE
2020/02/24
產研所 | 簡妤安 產業分析師
隨人工智慧(AI)不斷發展,內容產業各環節也導入相關應用。以往創意表現被認為是人類所獨有的能力之一,然而隨AI逐步成長,在文藝傳統的琴棋書畫四大領域,如音樂、遊戲、文本,與圖像創作上,均已可見多樣機器生成內容應用,投入創作與產製協作。
READ MORE
2020/02/23
產研所 | 林信亨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專案經理
IoT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涵蓋公領域與私領域。「民生公共物聯網」屬於前者,國際英文通用名稱為Public IoT,台灣另稱為Civil IoT(簡稱CIoT),其意指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公共物聯網,主要由政府提供IoT解決方案,服務對象為一般大眾(G2C)或企業(G2B)。「公共應用」訴求開放場域,聯網裝置分布廣及遠,且數量龐大,其用途則主要針對公眾服務,如智慧安防、智慧環境、智慧能資源、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五大應用領域。
READ MORE
2020/01/22
產研所 | 鐘映庭 產業分析師
為讓教育現場隨著時代、科技演變而調整與升級,世界各國政府定期會撥預算用於校園科技環境改善,包括智慧網路環境鋪設、班級內互動式軟硬體建置、線上學習、行動學習資源採購、物聯網感測器搭建等,打造適合教育科技使用與發展的空間,創造無縫的教學與學習體驗。
READ MORE
2020/01/20
產研所 | 張筱祺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WeWork於2010年在美國紐約成立,創辦人為Adam Neumann 與Miguel McKelvey。二人在首次創業過程中,注意到自己租用的辦公空間有部分為閒置狀態,因而產生為「新創團隊」打造專屬工作空間之創業動機。2010年時,正是Uber、Airbnb帶起共享經濟風潮的時候,WeWork就以「樂於生活,而非單純謀生(make a life, not make a living)」為目標願景,打造出一彈性租賃、空間共享的商辦新創。
READ MORE
2020/01/18
產研所 | 朱師右 產業分析師
先前臉書(Facebook)發表加密貨幣Libra,其白皮書揭起普惠金融的大旗,從支付場景切入,強調全球仍有約17億人口生活在欠缺基本金融基礎設施的環境中,Facebook基於使用人口覆蓋優勢,可透過Libra平台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與美元由美聯儲發行方式不同,Libra透過法幣資產和高信用政府債券(一籃子貨幣)的儲備支撐,其信用來自Libra協會及以美元為主的一籃子貨幣。然而Libra若要實現幣值穩定,就必須有央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類似的機構進行監管。
READ MORE
2019/12/30
產研所 | 曾巧靈 資深產業分析師
蘋果、博通、思科、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於2019年10月發出聯合聲明,回應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徵求開放6GHz給WiFi等技術使用的建議,聯合聲明中指出,如同行動通訊頻段擁有低、中、高等頻段,滿足不同傳輸需求,WiFi為全球最普及的無線連網技術之一,更需要6GHz等更高頻段,以支援大頻寬、低延遲傳輸使用,希望FCC能夠盡快開放,並呼籲FCC應該同步在國際上推動同頻段,以提供WiFi裝置使用。
READ MORE
2019/12/29
產研所 | 韓文堯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
美中貿易戰於2018年3月爆發,起先以關稅為主要武器,2019年特別挑出中國通訊設備龍頭業者華為,針對資訊安全、國家安全與違反美國貿易出口管制規定等,進行全方位的打擊,美國一方面拉攏五眼聯盟、歐亞諸國,鼓吹一起限制採購華為通訊設備,另一方面,透過出口管制,來限制美國技術、產品、軟體等流向華為。時至今日,已產生一定實效。
READ MORE
2019/12/11
產研所 | 盧冠芸 產業分析師
亞馬遜2018年度財報首次揭示自己為運輸與物流服務商,並在今年4月推出PRIME會員當日發貨的免運費服務,商品立刻從兩日發貨升級為當日發貨,震驚全美物流同業。
READ MORE
2019/12/11
產研所 | 許加政 資深產業分析師
中國10月19日公布第三季GDP,受到美中貿易戰與內需消費提振不易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GDP成長率下滑至6%、為27年半來最低。工業方面,中國工信部10月22日公布第三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成長5%,比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別回落1.5和0.6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成長明顯趨緩。雖然如此,中國在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仍投入不少資源,只是過去談最多的是「中國製造2025」,而現在談最多則是「工業互聯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