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新聞
科技力量助攻 全面打擊假新聞!資策會聯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開發「不實訊息快篩平台」
發布日期:2020/09/02

圖說:資策會開發「不實訊息快篩平台」,除可提供快篩指標以辨識訊息真偽程度,輔助加快事實查核與澄清速度之外,平台開發的相關技術,也可應用於傳播行銷及資通訊服務領域。
根據2019年瑞典哥德堡大學主持的跨國學術調查V-Dem計畫顯示,台灣遭外國假資訊攻擊程度世界第一。「強者我朋友說…」、「要健康就這樣跟著做…」,這些常見的假新聞用詞,在新媒體資訊爆炸時代,更無所不在。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為了對抗不實訊息,借助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事實查核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實務方法,共同啟動實證合作,結合文本流變分析、傳播路徑分析與預測、帳號鑑識分析等多元AI技術,開發「不實訊息快篩平台」,使事實查核機構得以獲得客觀數據,即時觀測謠言散播的動態,大幅提升查核選題的速度與精準度。
不實訊息的第一層快篩利器:群眾偵測 X 即時蒐集 X 自動化叢集
以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來說,每日蒐集到的疑似不實訊息舉報數量高達數百則,最少也有數十則。因此,「不實訊息快篩平台」第一階段的快篩工具,係由資策會協助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從謠言經常流竄管道如Line、FB等社交平台來蒐集民眾舉報疑似謠言。
資策會運用包含文字探勘、異質資料交叉比對、社群數據擴增、自動化雜訊清理等異質資料擴增比對暨叢集技術,建構第一階段快篩工具,提供相似文章自動分群、申訴頻次統計、已查核報告比對等功能,供查核人員篩選正在快速流傳的謠言,加速不實訊息的查證流程。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表示,經由快篩平台自動化匯集不同管道的疑似謠言,使查核人員得以獲得客觀數據,即時觀測謠言散播的動態,不但大幅提升查核選題的速度與精準度,更因為快篩平台的導入,促使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調整查核工作流程,往數位轉型的方向邁進。
不實訊息進階指標:運用科技輔助釐清內容與脈絡
負責「不實訊息快篩平台」開發計畫的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服創所) 陳棅易組長指出,資策會結合服創所、數位轉型研究所與資安科技研究所的能量,從不實訊息的內容、情境與社交面向進行風險指標研究,並經由事實查核機構的查核實務驗證後,運用類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等AI技術,開發出包含語言特徵分析、傳播模式分析與帳號鑑識分析三種進階指標(*註),進一步從舉報訊息的內容與傳播脈絡來偵測謠言風險程度。
事實上,資策會所開發的「不實訊息快篩平台」除了可提供快篩指標以辨識訊息真偽程度,輔助加快事實查核與澄清速度之外,平台開發的相關技術,也可應用於傳播行銷及資通訊服務領域,透過自動判斷可信度低的訊息、或重大影響的訊息,提供專家查證服務,幫助社群分析業者或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簡稱SI)業者整合事實查證功能,可依需求不同,提供多元的應用層面。
*註:三種進階指標-
1. 語言特徵分析:從訊息文本的行文風格自動偵測包含武斷、情緒、名人加持/親身見證、呼籲行動、社交分享、假設情境推論等不實訊息經常使用的語言風格,以計算謠言危險分數。
2. 傳播模式分析:跳脫訊息文本,從建立社群成員間的關係網路出發,透過AI假新聞傳播關係學習模型來辨識傳播關係途徑,以判斷被傳播訊息的真偽程度。
3. 帳號鑑識分析:剖繪社群帳號動靜態資訊,並透過帳號特徵建立學習模型,以判斷傳播該訊息的社群帳號真偽程度。
【新聞聯絡人】
資策會服創所 陳棅易組長 Tel: (02) 6607-2503 be@iii.org.tw
資策會企推處 顏瑄組長 Tel: (02) 6631-8635 joyyen@iii.org.tw
沈盈吟 Tel: (02) 6631-8643 yingshen@iii.org.tw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