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說:第21屆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 2017)開幕式。
一場WCIT,耗時兩年多的籌辦過程,結合12個政府部會、26個局處司、8個縣市政府、58個企業與法人一起投入,終於成就了一場全球資通訊產業的風雲會,而資策會在幕後扮演著重要的推手。
在2000年,臺灣曾舉辦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orld Congres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CIT),經過17年的淬鍊,臺灣品牌已展現不同的產業風貌,可呈現資通訊產業特色與優勢。因此,2014年臺灣爭取主辦權的動機,就是希望重塑臺灣的品牌形象,由硬體製造轉至解決方案的軟實力形象。原本兩年才舉辦一次的WCIT,2016年已於巴西舉辦,2018年主辦國則是印度,卻破例於2017年,把臺灣當作WCIT亞洲第一站,加辦一場,足見WCIT極看重臺灣資通訊實力及主辦國際會議的能力。
舉辦WCIT的過程充滿了挑戰。首先在募款部分,舉辦國際型的大活動經費可觀,感謝政府支持此活動,也奠定企業、法人等單位共襄盛舉的信心。第二大挑戰則是講師邀約,主辦單位在蒐集各方意見後,邀請年輕有潛力的明日之星,也促成來自捷克、美國,甚至前法國文化部部長參與。第三挑戰是集客力,資策會國際處動員全體同仁協助,邀請各國合作夥伴參與,以及整合當年度既定在臺灣舉辦的研習營,集中在展期內辦理,這才成就了75個國家代表、2,733位國內外嘉賓參與,其中包括約900位國外貴賓。
團隊合作是第四個挑戰,WCIT是一個需要跨部會整合溝通協調的臨時任務組織,團隊間如何協作磨合,最後培養出默契,是一大考驗。第五個挑戰則是擴散效益,活動辦得成功還不夠,如何擴散、增加影響力,才能為成功的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在大會期間的領袖圓桌會議中,促成四個國家的部長共同發表實踐數位夢想(數位國家)宣言,持續推動數位國家聯盟,形成跨國長期合作平台。此外,WCIT還出版《臺灣比你想像的偉大》專書,將臺灣資通訊產業發展50件大事集結成冊,並在展場展示,讓世界看到臺灣資通訊的發展優勢。
而各項商機的促成與成果展現,也在活動期間持續發酵,例如韓國爭取主辦WCIT,遠通電收則爭取舉辦智慧交通的國際大會,顯示經過2017年的WCIT之後,不只臺灣政府單位,就連民間企業也更有信心與能力去籌備大型國際展會。
這次WCIT的成功舉辦,證明了多年來臺灣推動資通訊產業的努力,已經結出甜美的果實,有許多創新服務與產品,足以讓全世界的產業人士嘗試與體驗,而這種形象宣傳的國際型展會,有助於樹立臺灣資通訊軟實力品牌,讓臺灣ICT軟實力能在世界舞台上,擁有更多展現的機會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