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策會推動中小企業數位轉型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正然(左三)、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中)等貴賓出席資策會41周年革新之路暨《數位轉型化育者》
台灣產業過去到現在的演變歷程中,資策會一直是推動轉型的先行者,面對數位轉型浪潮,資策會7月23日正式公開集結30個「本土企業 」的變革案例,出版《數位轉型化育者》專書。執行長卓政宏表示,該書將公開讓所需的企業免費下載,期望透過分享Know how的方式,吸引更多業者共同加速創新變革的推動。
物聯網、AI、5G這些過去許多人都還感到陌生的名詞,今日已與整個產業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所帶來的「數位轉型」浪潮甚至是破壞式創新,對企業來說已不是選擇題,反而是「不轉型、就淘汰」的是非題。
資策會23日舉辦《數位轉型化育者》專書發表會,現場邀請中華軟協(CISA)理事長沈柏延及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理事長陳正然、電電公會(TEEMA) 副秘書長毛恩洸,以及轉型成功的案例:銘異科技副營運長宋燦勇、網訊電通執行長陳諧、巨全金屬董事長鄭如松、聿信醫療執秘吳秀蓉等,展現了法人研發機構協同產業公協會的力量。
資策會今年成立邁入第41個年頭,卓政宏表示,從過去業界對於電腦都還不熟悉的時候,資策會就開始推動產業「資訊化」,隨著科技變革,資策會也走在前端,陸續推動「網路化」、「行動化」,而當新興科技逐漸進入企業核心,資策會與中小企業站在一起,扮演「數位轉型」的重要推手。卓政宏表示,這次的專書選擇以各個案例作為主要內容,就是希望藉由實際的經驗分享,為那些不知道如何啟動轉型的公司指引方向。
資策會在與國內逾3,000家中小企業訪談後,發現台灣有45.7%企業仍未啟動數位轉型,僅有20.3%企業的數位轉型已產生營運綜效。
若以行業業別區隔,製造業有高達50.4%企業仍未啟動數位轉型,高於服務業43.5%。而從整體綜效來看,製造業僅達19%的比例、略低於服務業的20.9%。由此可知,台灣的本土企業中,扮演中堅力量的中小企業,普遍處於初步階段。
資策會副執行長楊仁達則觀察指出,面對數位轉型,台灣的中小企業多半都會問3大問題,一是「是否有國內業者的經驗能學習?」,顯示缺乏可參考的案例。第二,組織內部沒有數位人才,也是一大困擾。最後,「數位轉型」大家耳熟能詳,但真正要執行時,中小企業通常不知道如何著手,缺乏「方法」的結果下,導致數位轉型一再延宕,遲遲無法開始。
事實上,資策會為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整合前瞻技術、顧問服務,於2019年成立「數位轉型學堂ACE」,ACE觀察到,不論是個別企業內部或垂直產業鏈,皆面臨包含企業第二代接班、老師傅無法傳承、以及時代變遷,企業生命週期快速變化等問題,再加上本土企業長年以來發展出聚落產業鏈的群聚特色,如需轉型勢必透過整體生態環境著手。
卓政宏說,資策會作為「數位轉型化育者」,不僅要聚焦於對外的產業輔導及推動,更要從內部做起,啟動組織革新與轉型。舉例來說,資策會在「革」方面,聚焦人事、流程、系統與組織的活化,訴求「商模創新優於技術創新」的新思維,集中資源,持續對前瞻技術投資與布局,精進計畫進退場的機制及加強風險管理,如淡出研發關連度低的業務,確保維持技術領先,並避免與民爭利。
而在「新」方面,卓政宏表示,資策會是藉數位轉型化育者新價值定位,以資訊服務的強項,對接開源社群,精進軟體研發環境,並結合領域型法人專業知識與技術,串聯資服業者與公協會,期化育各式跨域創新的能量,建構數位轉型多贏合作的模式。
卓政宏強調,《數位轉型化育者》專書將讓有需要的企業免費下載,未來也將持續精進、擴大書內所提及的案例。
數位轉型專書下載 (本文同步刊登於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