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策會舉行41周年革新之路暨《數位轉型化育者》新書發表會,邀請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正然(左起)、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沈柏延及資策會副執行長楊仁達共同推薦。
因應數位科技與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趨勢,資策會在即將邁入41周年之際,集結30個本土企業變革案例,出版《數位轉型化育者》專書。資策會扮演數位轉型化育者角色,並從「革」與「新」兩方面啟動組織轉型,期望由單一企業個案(點)擴展到領域產業(線),再複製到上中下游產業形成生態系(面),協助台灣產業全面推動數位轉型。
資策會7月23日舉行新書發表會,執行長卓政宏出席,並邀請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CISA)理事長沈柏延、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理事長陳正然,以及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副秘書長毛恩洸等人與會,銘異科技、網訊電通、巨全金屬、聿信醫療等書中介紹的案例公司也派代表出席。
卓政宏表示,資策會跟台灣一起成長、邁向數位世界,近年來新科技的發展中,數位科技扮演重要要角,包括人工智慧(AI)、大數據、5G等都是數位科技,發展快速並衝擊每個產業,這次帶來的衝擊特別大,很難給萬靈丹。資策會作為轉型化育者,聚焦對外產業輔導及推動,內部也啟動組織革新、轉型作業。
在革的方面,資策會聚焦人事、流程、系統與組織的活化,訴求「商模創新優於技術創新」的新思維,集中資源,持續對前瞻技術投資與布局,精進計畫進退場的機制及加強風險管理,如淡出研發關連度低的業務,確保維持技術領先,並避免與民爭利。
在新的方面,藉數位轉型化育者定位新價值,以資訊服務的強項對接開源社群,精進軟體研發環境,並結合領域型法人專業知識與技術,串聯資服業者與公協會,期能化育各式跨域創新的能量,建構數位轉型多贏合作的模式。
資策會為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整合前瞻技術、顧問服務,去年成立「數位轉型學堂ACE(Architect、Consultant、Evangelist)School」,培養超過100位ACE顧問專家,前進產業訪談、健診。據統計,台灣有45.7%企業仍未啟動數位轉型,僅有20.3%企業的數位轉型已產生營運綜效。
資策會副執行長楊仁達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不轉型會遇到艱難的議題。」
他分析,缺案例、缺方法、缺人才是企業轉型普遍會遇到三個關鍵問題,資策會正集結研發、智庫、人才培育與產業服務的能量,訪察本土企業,由專業顧問提供合適方法、工具,並攜手各產業公協會組織,目標以輔導與共創方式,協同業者超前部署。
數位轉型專書下載(本文同步刊登於UDN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