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8 月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的人事異動,似乎嗅出「蛻變」意味。甫上任的所長毛敬豪是不到 40 歲的新生代主管,如何帶領資策會資安所這個超過 300 人的組織創造產業價值,成為他就任所長後的當務之急?
這位熱衷於健身的年輕主管,出其不意地以運動管理學經驗連結組織管理學,並說:「人才就像練肌肉,要用健康的組織結構來吸引。」在這條「鍛鍊體魄」的改革路上,資安所也將一步步蛻變,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並成為培育台灣資安人才的搖籃。
企業與法人應是「協作」關係
專攻資安技術的毛敬豪,是資策會一路培育的人才;在參與主管遴選的過程中,他提出「將延續資策會一直以來以技術研發彌補產業的不足之目標,在資安領域也繼續朝向以技術切入生態系,持續協助業者做現有資源做不到的事。」
回顧近十年產業發展,已經可以看到翻天覆地的明顯變化。目前各領域產業幾乎都朝橫向生態系發展,而非傳統上對下、一層對一層的線性供應鏈模式;而業者要做的,就是在這個生態系中,去找到一個「對的位置」並生存下來。
不只如此,時下許多新科技雖然打破界線,但多半屬於基礎建設,必須透過既有產業進行加值才能發揮更大價值。無論 AI 人工智慧或區塊鏈都並非「單一產業」,而是能讓各行各業轉型、進化的關鍵技術,因此與其說推動 AI 產業,不如說產業 AI 化、產業區塊鏈化;資安領域也不例外,它不能僅以單一產業的型態來運行,更必須與 ICT、網通等產業結合,擴大它的影響面。
值得注意的是,資安產業具有「地域性」特色。舉例來講,儘管以色列資安產業突出,卻難以銷往阿拉伯世界國家;而美國資安科技產品雖然傲視全球,但中國大陸業者多半不買單。
「國家安全」成為這些業者考量的重點,這也成為以政府力量扶持資安產業的重要正當性理由。因此,許多市場在發展資安產業時,或許短期內先採用外國核心技術,但亦會從中逐步掌握產業技術資訊 (Know-How) 並打造自己的系統,形成屬於該國的完整解決方案,最後再對外以「國家隊」品牌開拓市場、整套輸出國際。
這樣的模式,其實就是當前國際熱門的 CCoE(Cyber Security Center of Excellence)。「資安新創與一般新創不同,台灣不少資安新創都是走內部創業或被外商收購的路;雖然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對如果要資安產業生態系在台灣扎根,應該採用 CCoE 模式,也就是建立產業垂直整合的最佳典範 (Best Practice) 以及最佳技術典範 (Best Technology)」他道出對台灣資安新創市場的觀察。
當產業朝生態系發展,再加上關鍵新興科技屬於單一業者難以自行投入的基礎建設,因此就必須有人出來扮演「串連者」角色,從技術和顧問兩大角度切入來提供相關業者服務。
這個角色可能吃力不討好,投入多、賺錢少,同時還得兼顧培育人才;但這也正是資安所未來欲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呼應毛敬豪所提「幫業者做現有資源做不到的事,以及幫他們做必要但會降低競爭力的事情」。
「法人與企業間應該是協作關係」毛敬豪認為,法人組織因此特殊的使命及國家賦予的任務,擁有比業界更好的競爭優勢;因此法人組織應該要將自身優勢轉成協助業者的助力,搭建產業生態系中的基礎建設、提供整合性顧問服務,並培育台灣資安相關人才。

圖說:帶著台灣技術和市場優勢,以及國家隊領軍的整體解決方案,資策會主動於 2018 年新加坡國際資安展之中成功出擊。
讓台灣資安成為情資導向的資安服務平台
當法人與企業走向協作關係,資安所在台灣資安產業的定位也將朝兩大方向發展:作業界的技術後盾,以及在台灣場域產出實踐案例以便對外輸出。
過去台灣資安產業新創在孵化的過程中,往往被外商收購,或是只能走內部創業之路;但隨著資安產業快速成長、國際競爭激烈,台灣資安產業不能再讓新創團隊單打獨鬥,應該利用台灣技術和市場優勢,透過國家隊領軍的整體解決方案輸出,透過開發軍民通用技術,進而開拓國際市場。
「我希望台灣的資安可以是 情資導向的資安服務平台 。」剛參加完 2018 年新加坡國際資安展(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YBER WEEK;簡稱 SICW)的毛敬豪,指出國際市場上推動資安發展不遺餘力的,通常是類似以色列、新加坡等的小國。
以色列是軍隊退役後轉開資安公司,新加坡則是在大國圍繞的環境中,理解自己相對之下是小螞蟻角色,因此更加投入資安領域。在這樣觀察下,他認為資安是一種「品質」的象徵,因為必須具有相關防護經驗才能做好;而台灣特殊的政經情勢,即是發展資安的基石。
然而,資安產品要成功並非易事。從服務、核心技術、系統開發能力、市場研究、國際人才到資金等六大關鍵因素,缺一不可;儘管台灣技術突出,但目前離可以轉換成產業能量的目標仍舊長路迢迢。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目前資安需求分成兩類,一是屬於講求符合法規的資安需求,二是防範駭客資安需求,而現階段台灣更須從站穩符合法規的資安需求,進而朝向防範駭客資安需求發展。
因此,若要讓台灣的資安成為可對外輸出的服務平台,就得連結國際商情、市場研究,以便針對低階和高階兩大不同需求調整前述六大關鍵的組成,讓資安技術的含量能隨時依據不同市場調整。
為了讓台灣資安服務能對外輸出,資策會將與廠商並肩作戰,以類似民間企業「商業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部門角色協助資安廠商與國際串連。夠過積極參加國際在地的資訊整合廠商,以隨時獲得第一手國際市場動態;也將用「世界資安公民」身份,讓資安所與各國緊急應變中心保持聯繫;此外,亦協助資安所爭取國際研究計畫以深化技術能量。
儘管特殊政經情勢讓台灣喪失許多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但國際研發計畫通常會影響市場下一階段標準;若資策會能透過參與研發計畫,將預先知道國際標準走向,並把資訊回饋台灣廠商,協助業者因應市場變動。
例如,資安所即參與國際行動通訊標準組織 3GPP。雖然從今年起各國爭相喊著將邁入 5G 時代,但 5G 技術持續發展,如何協助廠商落實資安需求,確保資安規範連結國際,成為法人的重要責任。
事實上,科技即是一場規格戰,誰掌握規格就能掌握生態圈。因此毛敬豪認為,資安所透過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組織和研發計畫,並與產研所與科法所並肩作戰,將可望在第一時間掌握規格與市場趨勢,並進而協助台灣廠商掌握生態圈。

圖說:2018 年新加坡國際資安展的展期,資安所和廠商並肩作戰,協助他們與國際串連。
人才就像練肌肉,要用健康的組織結構吸引
「我們希望學習台積電鑄造廠的概念,協助台灣資安產業打造一個健全生態系。」毛敬豪認為法人組織應該具備研究能量,以「智庫」身份探討戰略性政策、研究如何扶持相關產業,並更進一步協助業界培育優秀人才。
這位熱衷於健身的年輕主管,出其不意地以運動管理學經驗連結組織管理學,並說:「人才就像練肌肉,要用健康的組織結構來吸引。」
他的下一句話講得更直接:「我們鼓勵同仁待滿三年就回到業界,或是尋找繼續留在資策會再三年的價值。」他表示,資策會面對高挑戰高風險的技術研發專案,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可以幫同仁創造個人價值;但資策會初衷依舊是培養與業界銜接的優秀人才,因此我們取經本會數位教育研究所資訊專才培訓經驗,輔以實務鍛鍊,希望同仁經歷實務訓練後就離開法人組織,到業界貢獻所學。
只是,法人在經歷企業化過程中將產生劇烈組織陣痛期,不能沿用一般企業改革方法,必須找出合適的轉型訓練模式。「推動改革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其實是太急躁、不了解生態。」他認為法人組織的改革就像跑馬拉松,需要「配速」。
積極轉型的資策會,目前內部員工已經跳既定印象中的資通訊、電子電機等理工背景,但當資訊科技融入領域,資安所開始廣納跨領域相關人才;而對外招募時,除了一如既往對新鮮人、轉職者友善,也積極招攬業界高階人才,我們更與人力處導入 OKR(Objective Key Results) 與敏捷式管理,創造更有戰力的協作環境。
在這條「鍛鍊體魄」的改革路上,或許還有許多挑戰需要突破,但在引進業界人才、活絡組織生態的「鍛鍊」過程中,資安所也勢必先將自己培養成健康組織結構,為資策會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成為培育台灣資通訊人才的搖籃。
*本文同步刊登INSIDE